现在是:

巴马万名贫困群众共享“旅游红利”

乡村变景区 农舍变旅馆 农民变导游

巴马万名贫困群众共享“旅游红利”

7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示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的公告》,对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进行公示。其中,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平林村入选,成为河池市唯一上榜的乡村。这是巴马一直以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精准脱贫”工作取得的成效之一。

近年来,巴马县依托当地独特资源优势和长寿品牌,鼓励城乡居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业,尽力为群众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全县上万名贫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摘掉了“穷帽子”,共享“旅游红利”。

2015年,平林村达西屯李传哲因家庭困难,被评为贫困户。如今,他在自家门口当上保安,月收入2100多元,爱人在巴马赐福君澜度假酒店做保洁员,月收入也有2000多元。

“以前,我在东莞打工,最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现在,在自家门口打工,照顾了家人,今年实现脱贫也不是问题。”近日,李传哲说。到南宁市西乡塘定居的李氏家族经济能人李乐章发现这里的生态优势后,筹资返乡发展乡村旅游,从此“达西”这两个字走出了山外,越来越多的游客也走进“达西”。

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巨资打造的巴马赐福君澜假日酒店就在达西屯。酒店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常年在酒店务工的达西屯群众就有30多人,人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

以前,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基础设施落后。在发展旅游扶贫工作中,巴马依托“惟仁者寿”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吃、游、购、玩于一体的“仁寿文化源”景区,当地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同时,引导整屯40多户群众开设“仁寿乡舍”农家旅馆,目前,日接待游客达150多人次,旅游扶贫使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李小妹是敢烟屯人,从旅游学校毕业后在“仁寿文化源”景区当导游,月收入2000多元。她告诉笔者,她爸爸在旅游景区当保安,妈妈在景区负责做长寿食品小吃“豆腐花”,全家人都有了稳定收入,已经实现脱贫。“惟仁者寿”牌匾的传人邓福海说,很多游客都想沾沾这个牌匾的好运而前来,并选择在他家住下,旅游旺季的时候,他家一天的客房收入达1000元左右。

那桃乡平林村村委会主任黄梨峰告诉笔者,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后,当地很多贫困群众搭上了“旅游致富”这趟快车,吃上了“旅游饭”,摘下“穷帽子”。

和敢烟屯一样,甲篆镇坡纳屯是巴马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范例,也是巴马第一个吃上“旅游饭”的村屯。村党支书黄大善透露,坡纳屯从2005年无游客到2018年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年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2018年的2.26万元,增长了10多倍,坡纳屯成为全县旅游扶贫的发源地。

自从家乡搞了旅游之后,甲篆镇巴盘屯黄丽梅在自家开了农家超市,主要销售巴马土特产,旅游旺季一天有几百元的收入。

“2016年,达勒屯被评为特色旅游名村后,当地房子出租供不应求。”甲篆镇平安村村主任黄永祥说,有些贫困户靠租房月收入3000多元,家里房间多的,月收入达到5000元,还可以在景区卖些巴马的土特产,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坡纳屯、敢烟屯、儒礼桃花源等一批乡村生态旅游点悄然形成。景区周边70%以上的群众开办有农家旅馆,大小旅馆达400多家,床位数达6000多张。贫困群众通过提供餐饮、住宿等旅游接待服务,拥有租赁、劳务、分红等多重收入。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