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总书记“出题” 大瑶山“答卷”

总书记“出题” 大瑶山“答卷”

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大都华牛生态养殖场。

“都安能发展什么扶贫产业?”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都安出了一道“考题”。两年来,都安创新“贷牛还牛”模式,近10万名贫困群众受益,瑶山牛肉卖向全国,给总书记交上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总书记“出题” 大瑶山“答卷”

岁月之河,奔流不息;奋斗步伐,铿锵坚定。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在听取河池市副市长、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继勇汇报时,总书记关切地问,都安是大石山区,又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能发展什么扶贫产业,光给资金行吗?

总书记抛出的这个问题,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普遍难题,更是千百年来横亘在都安面前的一座大山。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两年多时间,800多个日夜,都安上下牢记总书记的关爱和嘱托,脚步不停,奋斗不息,创造性地闯出了“贷牛还牛”大石山区产业发展之路,近10万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贷牛还牛”模式也走向了全国。在“赶考”的路上,都安人民给总书记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创新模式“贷牛还牛”

都安,大石山区,九分石头一分土,是“石山王国”,同时也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方之一,贫穷和闭塞曾是这里最显著的标签。

统计显示,都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781户202622人,贫困发生率达26.6%,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是广西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对都安的贫困程度,自治区党委原书记陈辉光这样表述:只有都安脱贫了,广西才能算真正的脱贫。

总书记太原之问,是脱贫攻坚世纪性的“考题”,同时也是相当难解的“方程题”:都安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7亩,千山万弄,怪石嶙峋,发展产业,实现群众增收,这可是千年难题。

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谋、非常之举。总书记对瑶山人民的关心和厚爱,殷切之望,让都安上下如沐春风,信心倍增,但也感受到了肩上的千斤之担。都安县委、县政府牢记使命,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决定把“贷牛还牛”作为都安破冰发展的关键产业,以一牵十,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都安有1万多个石山峒场,虽然贫瘠,但牧草资源丰富,群众也有养羊养牛的传统,然而没有人因此致富。更何况,贫困户买不起牛犊怎么办?这么大规模养殖,会不会对生态造成破坏?……不少贫困群众对此充满疑惑。

都安县对市场、县情做深入研判后,引进两家国内有实力的养殖企业。政府通过小额扶贫贷款资金扶持贫困户养牛,贫困户免费从养殖企业贷牛,牛养大后再“还”给企业,企业扣除牛犊费用后收益归贫困户,还牛后再贷,实现滚动发展、持续增收。

“我们现在所养的‘这头牛’,跟过去的‘那头牛’完全不同,我们从选优种、产销、降风险等各个环节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让传统养殖插上科学和现代管理的翅膀。同时,我们实施‘粮改饲’工程,治贫兼治石漠化,实现一个主战场打赢两场大战役。”副市长、都安县委书记陈继勇说。

千山万弄产业花开

“贷牛还牛”的实施,可以让贫困户“无障碍”加入,大大激发他们的养殖热情,群众参与度很高。经过两年多发展,全县已形成了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社、户有牛羊的养殖格局。

举目皆是山,遍地都是石,巴掌大的地方,也要种上几棵玉米。都安县东庙乡安宁村弄东屯,这个坐落在海拔700米山上的小山庄,你能想到的,除了贫瘠和寂静,还能有什么?

然而,在这样一个高寒山地,“哞哞哞”的牛叫声不时传出,在大山里回荡。对村民来说,这叫声激越动听,让人充满憧憬。2017年,村民们在上级的帮助下,成立合作社,建起牛场,26户贫困户贷牛来养,成为股东。目前,合作社存栏肉牛193头,今年总共可出栏肉牛80头,除开成本,每头肉牛可为一户贫困户带来5000元左右的收入。

9月3日,记者在弄东屯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村民们房前屋后,都种上一种名叫“皇竹”的牧草,这种草长得很快,一年可以割4次,一亩草一年足以养一头牛。

“贷牛还牛”既是短平快项目,又能成为群众持续发展的“长线活水”。弄东屯村民韦桂群一家7口,上有老,下有3个孩子读书,过去没有什么收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韦桂群贷了3头牛来养,摘掉了“穷帽”。韦桂群对养牛信心越来越足,现在,他建起一栋漂亮的楼房,专门供11头优良肉牛品种“西门塔尔”牛居住,他每天小心翼翼地伺候这些“宝贝”,对未来充满希望。

东庙乡党委书记蓝干宁告诉记者,东庙乡建立了16个牛场,“粮改饲”5000亩,饲养肉牛4000头。“贷牛还牛”项目实现了对该乡贫困户的全覆盖,贫困户户年均增收8000元至1万元,成为全乡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目前,都安已建成县级万头牛场3个、羊场5个、250家养牛合作社,建成2个县级“粮改饲”万亩示范基地、18个乡级千亩示范片,总面积10万多亩;全县肉牛发展到17万头,“贷牛还牛”产业链全面形成,2万余户近10万名贫困群众受益,都安瑶山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今年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贷牛还牛”的实施,也带动了“贷羊还羊”、毛葡萄等扶贫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已创建3个万只澳寒羊养殖基地,4000多户贫困户参与“贷羊还羊”,全县肉羊已发展到80万只;全县种植毛葡萄7万亩、桑园8万亩、油茶5万亩,特色扶贫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瑶山牛肉走向全国

在南宁市40多个社区里,只要扫一扫自助售菜机的二维码,居民就可以买到来自都安的瑶山牛肉;在南宁沃尔玛、永辉等大型超市,瑶山牛肉被摆在显眼的位置;在淘宝上,都安牛肉成为畅销品,最顶级的雪花牛肉一公斤可以卖到1000多元。

都安把产品销售网络伸向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开设了1800多个瑶山牛肉销售铺面,今年将实现销量3000吨以上。

扶贫产品产销一头连着脱贫攻坚主战场,一头连着市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安县在殚精竭虑做大贷牛还牛产业的同时,也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拿出“管用措施”,在产品销售上下足功夫,实现产销无缝对接,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都安引导龙头企业广西嘉豪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和牛羊屠宰加工厂。这个中心集屠宰加工、产品展示、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功能于一体,年产值近30亿元,形成“供、储、展、运、销、配”全产业链条,实现“牛在都安养,肉在全国卖”,一头牛卖出两头牛的价值。

9月4日早上,记者在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冻库现场看到,数十辆冷链车一字排开,整装待发,这里的瑶山牛肉源源不断送往全国各地。嘉豪公司副总经理简玲光告诉记者,屠宰加工和仓储物流一体化,能保证头晚牛在都安进屠宰厂,第二天新鲜生态牛肉能出现在深圳市民的餐桌上;瑶山牛肉送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在3天之内。

此外,都安还利用对口帮扶和社会扶贫资源,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深圳宝安区政府机关食堂等上百家单位,达成瑶山牛肉直供协议。今年1月16日,嘉豪公司成功向中国矿业大学销售300吨牛肉。

都安“贷牛还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创新了大石山区扶贫产业路径,成为广西产业脱贫的一面旗帜,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贷牛还牛”模式也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江西省等地得到推行。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两年多来,我们的‘贷牛还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形成,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内生动力更足。都安的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将全力以赴,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不辜负总书记对瑶山人民的厚爱和希望!”陈继勇说。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