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首页 > 罗城 > 文章页

罗城壮大集体经济激活基层组织“细胞”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采取建设产业楼委托经营、糖蔗劳务提成、入股分红、门面出租、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与乡镇供销合作社联建开发服务“三农”、资产盘活、资源开发、光伏发电等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激活基层组织“细胞”,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创新经营模式,共建共创谋发展。该县整合筹措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与县内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创共建,增强“造血”功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县128个行政村与5家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经营。其中,68个贫困村投入广西天龙泉酒业营销有限公司共建共创资金3000万元,45个贫困村投入广西中源山泉有限公司共建共创资金1470万元。依托资源优势,通过鼓励具有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资源的贫困村,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领办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或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旅游业等多种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全县3个乡镇10个贫困村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其中,怀群4个村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90万元,入股格佬山专业合作社,用于完善天门山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景区竹排行舟、农家乐等旅游消费项目;四把6个村将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10万元投入棉花天坑景区合作发展旅游业。

突出产业发展,服务指导促发展。广西凤糖罗城制糖有限公司技改后,年榨量增加,为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致富、集体收入增长”的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目标,从2017年开始,涉及糖蔗产业发展的行政村与罗城制糖有限公司签订糖蔗生产服务协议,约定各村民委负责对辖区村民进行糖料蔗生产政策宣传,技术跟踪服务,调查统计糖料蔗生产面积,收集整理蔗农对糖料蔗生产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公司。公司根据进厂糖蔗数量按2元/吨支付的糖蔗生产服务费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全县89个村获得糖蔗生产服务费总计105万元,其中下梧村获得的费用最高,达13万元。同时,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特色农林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打造区域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共有5个乡镇18个贫困村把发展特色种养业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其中,乔善大城、古城、乔本、岩口等贫困村重点发展优质黄牛养殖;龙山村养殖黑山羊、冲洞村养殖肉兔;龙岸北源、平石、泗潘、天宝、山口、大蒙等6个贫困村分别发展养鱼、养牛、林下种植灵芝等产业;四把德能、大同2个村发展养殖香猪。

入股托管分红,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为有效管控集体经济本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该县以发展资金入股县内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固定分红和按合作对象经营效益分红目标。纳翁洞敏、社甫2个村通过入股广西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00万元,每个村获得分红3万元。乔善岩口村通过入股乔本种养农民合作社50万元,用于发展优质黄牛养殖,2018年获得分红3万元。四把德能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后盾单位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公司扶持资金,入股畅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香猪养殖等产业,获得分红2万元。清查贫困村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后,对具备经营条件的贫困村,选准主业、突出特色自主经营,不具备经营条件的就由村内有实力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合作社租赁托管经营,从而盘活村级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门店、厂房、仓库、校舍等设施设备,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宝坛五地村、寨岑村等7个贫困村已开展门面经营。

截至目前,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115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按照贫困村、非贫困村中深度贫困村每村100万元,非贫困村每村50万元的标准拨给全县141个村(社区)。2018年底,全县6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都达到3万元以上,74个非贫困村都达到2万元以上。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