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罗城:生态扶贫实现“绿富双赢”

生态扶贫实现“绿富双赢”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推进生态扶贫纪实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牢牢把握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罗城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创建生态功能区、国家森林城市为重点,实行加强保护和利用并重的林业发展战略,促进绿色惠民,加快推进仫佬山乡生态文明建设,在喀斯特地貌突出、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走出一条“绿富双赢”的脱贫路子。

2016年至2018年,全县有31个贫困村摘帽,5.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28.48%下降至10.41%。罗城被列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自治区双拥模范县、自治区级森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加快造林绿化 推进生态建设

为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该县党委、政府积极率领全县人民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迈开了生态立县、绿色强县的有力步伐,努力把罗城打造成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生态宜居的森林县城。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造林绿化、珠防林、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城市景观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国土绿化面积。2015年至2018年,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5.23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造林180万株,实施退耕还林面积4.5万亩,管理生态公益林面积118.32万亩,年均兑现生态公益林补偿金1468.36万元,受益群众15.8万人。2018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94万亩,森林蓄积量12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9.71%,实现林业生产总值26.7亿元。

国家林草局作为定点帮扶罗城的单位,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罗城大力扶持,共安排中央补助资金2.64亿元,支持罗城21个林业项目建设,特别是2016-2018年国家林草局政策倾斜安排罗城生态护林员补助金9400万元,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既壮大了罗城生态管护力量,保护了生态安全,又让贫困群众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实现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目标。近5年来,罗城县域内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发展绿色产业 振兴罗城经济

罗城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把治理石漠化与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结合实施“十大百万”产业扶贫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扶贫产业。全县油茶、核桃、柚子、毛葡萄等特色产业总面积达260万亩,既有效治理石漠化,又促进农民增收。全县石漠化面积从2015年的54.5万亩下降到2018年的38.3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5793元提高到2018年的8046元。

对于一些居住在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户,该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减少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十三五”期间,该县投资8.77亿元,建成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入住2776户12289人,入住率达99.36%。

培育新兴产业 壮大绿色经济

罗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孕育着“原生、小分子团、弱碱性、极软水、负离子水”的优质天然山泉水。许多投资者看中了当地优质天然山泉水资源,纷纷投资开发这一“液体黄金”。广西中源山泉有限公司等饮用水企业相继落户罗城。“九千万”山泉水连续10年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用水,“纳翁”山泉水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深受欢迎,“野芭蕉”山泉水畅销英国、香港、深圳等地。好水酿好酒,天龙泉等酒业得到快速发展,天龙泉酒业公司2018年纳税达6000万元。

良好的生态也带动了罗城旅游业的发展,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仫佬山乡逐渐成为游客观光、旅游、度假的理想胜地。罗城获批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成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该县全力打造11个3星级以上森林旅游景区、农庄,辐射带动贫困人口5600人实现增收。通过招商引资,在深度贫困村棉花村建成一个4星级的旅游扶贫项目,成为广西旅游扶贫新亮点。

罗城还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总面积达98.1万亩,产值达7.1亿元,惠及林农14.5万人。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