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首页 > 宜州 > 文章页

亮牌问责力求实效 宜州念好脱贫攻坚“紧箍咒”

亮牌问责 力求实效

宜州念好脱贫攻坚“紧箍咒”

今年以来,宜州区通过“亮牌问责”制、“三注重”工作法,念好脱贫攻坚“紧箍咒”,着力解决驻村工作队员及相关管理部门“驻而不为”“派而不管”等问题。

注重环节上“全覆盖”。一是从“全”字出发。针对驻村帮扶工作管理考核难量化、作用发挥缺抓手的实际,制订《宜州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及相关管理部门亮牌暂行办法》,通过健全完善工作队员监管制度,把“亮牌”管理工作覆盖到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以及联系群众等工作队员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目前,“亮牌问责”制度覆盖510名驻村工作队员。二是从“量”字出发。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画好五条“高压线”,即驻村纪律不严、工作推进不力、能力提升不快、通报整改不佳、监督管理不善;三块“牌子”问效,即“黄、橙、红”牌,严格对照亮牌情形“对号入座”,真正使亮牌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全过程。今年以来,该区对因工作推进不力或不按要求驻村的“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进行整顿,调整工作队员93人、“第一书记”8人。

注重过程中“严要求”。责任追究力求“严”,结合专项督查、脱贫攻坚督查、党建“两随机”督查等形式,开展“三个一”行动,即通过每周夜访、暗访一次,每月与工作队员谈心谈话一次,每季度全面自查或专项抽查一次,严格落实工作队员吃住在村的要求。2019年,该区召开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集体约谈会,对22名工作队员及19个后盾单位进行集中约谈,严格帮扶纪律。长效管理力求“严”,建立“自查自纠、交叉检查、专项督导、同期评比、末位倒排、年终销号”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实行动态监管。今年以来,共开展工作队员驻村情况全面自查3次和专项督查1次,结合脱贫攻坚督查、党建“两随机”等督查工作队员3次,该区及各乡镇工作分队每月不定期抽查、暗访、夜访至少2次。

注重执行上“见实效”。建立“13130”督查反馈机制,即要求被督查个人和责任单位1天内说明情况,3个工作日内向区委组织部反馈办理情况或解决方案;对于一般性问题,原则上1周内落实解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要在3周内落实解决;期限内确实解决不了的,要提出延期办结申请,并确定延期办结的时间节点和方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结果。同时,强化亮牌结果梳理分析和综合运用,把工作队员督查结果运用与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单位年底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对被亮橙牌的乡镇或后盾单位,双倍扣减单位组织工作绩效分,由组织部门及区纪委监委约谈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当年不得评先评优。通过严格落实制度,真正让督查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