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火龙果脱贫产业“红红火火”
—— 河池2019年扶贫日系列活动宜州采访侧记
四年磨一剑!“火龙花开、百姓致富”。如今,三岔火龙果不仅火了,甚至媲美传统桑蚕业,成为宜州区三岔镇的脱贫大产业、靓丽新“名片”。
三岔镇是传统桑蚕大镇。如何在发展桑蚕产业的基础上,再打造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2015年以来,三岔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地示范、能人带动、群众参与”发展模式,组织党员能人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发现“京都一号”红心火龙果甜度高、味道鲜美,当年种植当年挂果,次年可丰产实现盈利,经济效益高。经过深入调研和请教水果专家,三岔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火龙果,且有三岔籍群众在外建成火龙果基地,种植技术及销售模式成熟,火龙果最终被镇党委选定为首批发展的“短平快”产业。
说干就干!4年来,三岔镇对火龙果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镇领导苦学火龙果种植技术,硬是将自己炼成“技术能人”,并被果农称为“火龙果专家”。
截至目前,三岔镇火龙果种植面积达400亩,形成以4家火龙果专业合作社为核心,覆盖广大种植户,集育苗、技术管护、销售一体化的红心火龙果产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供不应求。按一亩一批产出1500公斤火龙果计算,一年产6批,果农种植火龙果年纯收益1.8万元/亩。
依托基地示范带动,三岔镇逐屯逐户发动群众种植火龙果,现已向贫困户免费赠送红心火龙果种苗8000株,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三岔镇成立特色产业服务临时党支部,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脱贫功能,把火龙果产业服务做细做实,让贫困户放心。
火龙果“红”了,三岔镇党委对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更成熟、更自信。目前,该镇正依托火龙果产业牵头实施涉农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在合林村板朝屯九歪风景区和农户签下300亩的建设用地。基于火龙果产业带来的立竿见影效应,签约农户不仅积极配合政府的号召,甚至还作出“牺牲”——免土地租押金、当义务工,将示范基地建设当成“自家事”来办。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