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四点半课堂”把移民孩子“管好来”

“四点半课堂”把移民孩子“管好来”

孩子们在“四点半课堂”课间休息时开心游戏。

“四点半课堂”把移民孩子“管好来”

孩子们按时到“四点半课堂”签到。

“四点半课堂”把移民孩子“管好来”

孩子们在“四点半课堂”学习。

11月5日下午放学后,生活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城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以下简称“城北新区”)50多名壮族、瑶族、汉族等民族的孩子们下午放学后,高高兴兴地来到城北新区里“广西青空间”的“四点半课堂”,在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辅导下,阅读图书和写作业。

西部计划志愿者卢冰说:“近一年来,‘四点半课堂’已先后接纳了100多名各民族的孩子,他们可以在这里读书、做作业和参加文体活动,放学后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颇受孩子们的喜爱。”

创办全区首家易安点“青空间”

沈彦东是共青团广西区委派到都安瑶族自治县指导团县委工作的干部,也是自治区团委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创办全区首个“广西青空间”的主要策划者和具体执行人。

据沈彦东介绍,在城北新区创办“广西青空间”,就是为扎实推进共青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按照“转观念、转方式、转作风”“抓根本、抓基础、抓基层”“责任到位、服务到位、落实到位”的工作理念,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提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广西青空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努力为青少年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帮助搬迁群众搬进来、稳得住、能致富。“四点半课堂”就是“广西青空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据了解,这个综合服务平台是广西共青团组织使用管理的公益性、综合性服务场所,对接党群阵地,整合各方资源,按照“团干部+社工+志愿者+青年社会组织”模式运转,是广西共青团打造的青年群众找得到、靠得住的品牌工程。作为第一个自治区级“广西青空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试点,都安县城北新区于2019年2月25日建立并开始运营。

“青空间”成为孩子喜欢的家

据参与创办都安县城北新区“广西青空间”的法律志愿者赖俞希介绍,为了让更多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融入城市生活,大家进行了深入调研,感觉到易安点的孩子们从环境简单、闭塞的山区来到复杂、开放的城市,会有诸多不适,如课业跟不上、交不到朋友、在学校被排斥、对身边的一切无所适从等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沈彦东、赖俞希依托当地团组织,积极与当地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进行广泛的联系和做好对接工作,决定与都安县公益组织“瑶山善行”合作开展,在“广西青空间”重点推出“城市融入”“四点半课堂”项目,帮助这些孩子尽快适应并融入城市和社会,为更多居住在易安点的家庭解除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

安置区逾百名青少年获益

城北新区目前已有18个乡镇共计580户贫困户2341人入住,其中16岁以下的儿童有537人,小学生有256人。

经过多方商议,都安城北新区“广西青空间”项目启动后,由共青团都安县委、“瑶山善行”公益组织在社会上进行志愿者招募(志愿者组建模式:瑶山善行志愿者+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热心家长),每天派遣2名志愿者到“广西青空间”开展活动,主要是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5时至7时进行2小时的义务辅导,督促辅导城北新区的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等,每个周末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在“六一”、暑假、元旦等节假日,根据孩子们的需要,适时开展游园、夏令营、才艺展示会等活动。先后有100多名孩子参加活动,并较好地融入了城市的孩子们中间。

开办“四点半课堂”,不仅彻底解决安置新区孩子放学后无人管的后顾之忧,还让各民族的孩子们在一起和睦相处,共享城镇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今年广西重点打造的30家自治区级“广西青空间”示范点中,有6家示范点分布在河池市的都安、大化、凤山、罗城、环江5个县,壮、瑶、毛南、仫佬、布依、水、汉等民族的青少年受益。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