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优势 产业融合
宜州打好产业扶贫“翻身仗”
近年来,宜州区厚植桑蚕产业优势,通过桑蚕产业融合,发挥行业协会和市场配置作用,加快产业发展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步伐,打好产业扶贫“翻身仗”。目前,该区养蚕农户10万户45.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84.1%。其中,养蚕贫困户8694户,占全区贫困户的51.99%,户年均收入2.1万元。
三产循环链上增收。该区注重延伸桑蚕产业链,创新开辟“桑蚕扶贫”模式。目前,该区已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等)—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等4条产业链和产品线上(电商)线下(实体店)国内外全面开花的销售网络。截至目前,17家茧丝绸加工企业共吸纳2600多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4.5万元。同时,开展“千企助百村”“党旗引航·电商扶贫”活动,助推消费扶贫,创立消费扶贫品牌“乍飞拉”,通过淘宝、微商、抖音、小程序等多个新媒体、电商平台宣传和销售贫困村屯的农副产品,带动16个乡镇的特色农产品一同走上了“电商致富路”。发展以桑蚕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项目,实现2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4万元。
联结体经营增收。该区引进嘉联丝绸、五和博澳、桂恒旺科技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示范区+合作社+养蚕户(贫困户)”经营模式,推进工业化、规模化养蚕,组建和加盟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鲜茧收烘站3家,发展省力化标准化养蚕户55户。企业以订单保价收购、二次返利、桑园蚕房合作,贫困户以租地、劳务、入股分成等方式盈利,加入联结体经营的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万元,核心区年产值2520万元。
多元化产业增收。该区大力发展“十大百万”扶贫产业,重点发展桑蚕、糖料蔗、食用菌、核桃、花椒、特色水果、畜禽养殖等扶贫产业。目前,该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5.15%。2019年桑园面积37.2万亩,覆盖16个乡镇,贫困人口种植桑园面积2.3万亩,养蚕收入1.8亿元,带动1.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甘蔗种植面积达4.49万亩,收入8263万元;水果覆盖贫困户1156户,人均增收3000元;发展百香果种植3000多亩,每天外销1万公斤以上。同时,该区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