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广西大化“康养美食”探出脱贫产业新模式

熙熙攘攘,人流如潮。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网红“打卡地”——“达吽小镇”,看到了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无中生有”开创出“康养美食”脱贫产业新模式。

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西极度贫困县。2015年底,全县共有92个村被列为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46个),贫困人口103687人,贫困发生率25.63%,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化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紧紧抓住产业扶贫根本,积极探索破解极度贫困大石山区产业发展难题,创新“美食驱动”战略,奋力走出了一条以“康养”为特色、以“美食”为纽带的大健康产业新模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化充分发挥绿色食材产地优势,以美食为龙头,充分挖掘当地饮食文化,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建立起“党旗引领·联建联养”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当地食材和原料生产,形成产业链,带动健康产业发展,打响了“大山大水大化河鱼,千山万弄七百弄鸡”的旅游餐饮品牌。

七百弄鸡作为大化“康养美食”龙头品牌,在扶贫攻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大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七百弄鸡产业上规模、成品牌、有效益,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已建成四个七百弄鸡繁育场,年可产七百弄鸡鸡苗500万羽以上。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公司(企业)+扶贫车间+养殖户”的形式发展七百弄鸡养殖,带动贫困户增收。利用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中心实现了七百弄鸡产业产、供、销一体化体系建设。并在大化镇苏烈屯建成了七百弄鸡文化展示厅,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传播七百弄鸡文化,不断提升七百弄鸡的魅力和美誉度。

如今,像七百弄鸡这样的精准扶贫产业在大化层出不穷,本地肉牛、黑山羊等品牌日益叫响。县里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300万元,建设“党旗引领·联建联养”养殖场427个,探索推广“乡村组织、多户合作联建、共管轮值联养、效益分配联享”联建联养模式,解决了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薄弱难题,有效提高贫困户产业覆盖率。

大化“康养美食”的另一个重头戏是“无中生有”创新建立了美食天堂——“达吽小镇”。

“达吽”是红水河壮语音译,“达吽小镇”以美食为媒,将易地扶贫安置与新型城镇化、旅游有机结合,目前已成为河池市最富创意、游客最多、人气最旺、就业最方便的安置点。“每天晚上达吽小镇都会出现熙熙攘攘、人流如潮的景象,‘夜经济’日益红火。仅2019年国庆黄金周,安置点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龙文介绍,目前,该安置点搬迁群众3206户1.4万人,其中贫困户2231户1.01万人,目前已稳定脱贫1601户7276人。如今,红水河流域最大的特色美食小镇“达吽小镇”已经成为当地新的网红“打卡地”。

近日,“达吽小镇”已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重点建设的“品牌价值高、主题特色突出、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聚集拉动作用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之一。特色美食与山水风情旅游相结合,将原本艰涩的大化脱贫攻坚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