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把群众“痛点”干成“亮点”
全县各级党组织共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4610件
“一张盼望已久的慢性病卡和残疾等级认定,在乡镇内就能办到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立新村二连屯黄炳富对笔者说。此举正是该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组织开展“我为群众解难题”活动的生动体现。经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梳理,集中火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入学难”“看病难”“停车难”“审批难”等问题,真情实意、真刀真枪向问题叫板,将“服务清单”变成了“满意清单”,把“难点”干成“亮点”。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县突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等“痛点”问题,重点围绕中央巡视整改、脱贫攻坚“回头看”及优化营商环境查摆问题,列出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深入剖析原因,限期整改销号,积极回应群众关注的问题。
围绕城区群众呼声,切实解决停车难题。县城市管理执法局深入城区街道、社区,倾听群众心声,查找解决问题措施,围绕城区停车难等群众关注热点问题,逐项进行整改,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成效、新变化。目前,全县新建公共厕所3座,升级改造3座;在城区多条路段实行停车泊位收费管理,有效缓解停车难题。
向社会提倡消费扶贫,打通产销难题。针对农产品滞销问题,该县向各民营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干部职工发起消费扶贫倡议书,着力解决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千亩千户”红心猕猴桃销路问题,拓展销售渠道,形成“人人参与消费扶贫,人人支持消费扶贫、人人宣传扶贫”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县通过网络预订、朋友圈互助、电商销售等形式,销售毛葡萄、红心猕猴桃近5000吨,产值100多万元。
盯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紧盯教育系统突出问题,强化标本兼治,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聚焦问题,精准施策,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对“义务教育保障”辍学学生较多、学校管理混乱的一所学校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理,从教育局遴选9名骨干力量到各乡镇初中挂任第一副校长,带动提升乡镇初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聚焦上级督查发现问题,确保整改到位。针对近期脱贫攻坚大督查发现的问题,从县直各单位抽调三分之一干部,到所联系行政村开展拉网式检查整改,单位主要领导要在联系村住两个晚上,负责审核把关单位干部“表卡册”、信息数据等,确保整改到位、整改彻底。县四家班子领导深入重点难点村集中会诊,逐村梳理、剖析,挖根求源,寻找切入点、突破口,实行一村一策,制定整顿实施方案。深入各村屯走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掌握实情,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并与村“两委”干部、群众面对面座谈,询问排查村“两委”干部或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是否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深入了解村中是否存在黑恶势力、信访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否有宗教势力干扰渗透蔓延、违法开展宗教活动,党员信教或干部违规参与宗教事务活动、违规建设宗教活动场所,村党组织书记是否不胜任、不尽职、工作不在状态、严重影响村“两委”班子整体战斗力等情况。对18个村开展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工作的情况进行全程督导,重点督查整顿成效,乡镇、村全程纪实管理手册和整顿前、中、后对比图库的建立完善等。对整顿工作不重视、推进不力的,进行全县通报,确保全县整顿工作扎实有序高效。选派51名科级领导干部到全县深度贫困村及未脱贫村担任特派员,打通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
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共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4610件;在县城区重点路段增设985个限时停车位,满足群众停车需求;全县新增市场主体996户,超过8300户市场主体根据“先照后证”登记要求取得了营业执照;完成166个“三清三拆”村屯整治任务,稳步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全县群众满意度创历史新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主题教育带来的实惠。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