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首页 > 罗城 > 文章页

罗城多措并举助推产业发展

日常管理 科技支撑

罗城多措并举助推产业发展

在脱贫攻坚最关键时期,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紧紧咬定脱贫攻坚目标不放松,注重日常管理、科技支撑和生态旅游,助推产业发展。

注重日常管理机制,规范“常态化”运行模式。狠抓以考促学、以学促训常态化。建立全员培训、全覆盖轮训机制,定期开展竞技、评比测试,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开展量化考评常态化。对每月扶贫工作重点制订评分细则,实行末位约谈制度,并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依据。目前,组织约谈14人,召回2名第一书记。搭建先锋平台常态化。搭建县、乡、村三级书记平台,压实压紧每月工作任务和责任;推广“罗城脱贫先锋”公众号,对特别突出的先进事迹、驻村经验发“红榜”予以表扬,推出学习借鉴优秀驻村经验6期;创建“说村情·传民声”的先锋队伍,有1人入选2019年3月的“中国好人榜”,荣获广西区党委组织部通报表扬“全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2人。区、市、县三级共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42个,先进个人67人。

注重科技政策支撑,扎实推进创新驱动。为确保51个未脱贫村(其中,2019年预脱贫摘帽村32个)如期脱贫摘帽,罗城从县直部门选派51名副职领导干部担任51个村的科技特派员,“智援”贫困村。通过组织特派员、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等联合“上门式”“下田式”的实地走访调研,将脱贫致富的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通过技术指导,全力推进油茶、糖料蔗、“三特”水果、桑蚕等“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特色扶贫产业总面积达260多万亩。创建万亩油茶示范基地3个、千亩基地10个,“三特”水果千亩连片基地20个,“双高”基地38个,建成全市首个甘蔗二级良种繁育基地。

注重生态旅游助扶贫,增强驻村帮扶有实效。推进生态产业扶贫,把近10万亩毛葡萄“赶上山”,有效治理石漠化面积22.5万亩,6000多名贫困群众走上生态脱贫路。2019年9月,全国生态扶贫工作会议在罗城召开,罗城在会上作生态扶贫典型发言。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工作。2015年至2019年,先后选聘有劳动能力的3300名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2850人以工代赈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实现生态补偿脱贫。党建引领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2019年“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文化旅游节河池嘉年华主会场活动在该景区成功举办,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刷新罗城单个景区接待游客最高纪录,成为广西旅游新品牌,成功晋升罗城首个国家AAAA级景区。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