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宜州党建引领闯出脱贫新“丝路”

厚植桑蚕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宜州党建引领闯出脱贫新“丝路”

“我们能脱贫,全靠党委、政府的帮扶。”进入岁末,宜州区同德乡六桥村建档立卡脱贫户梁福添夫妇盘算着一年的收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3年多来,身患残疾的梁福添夫妇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学习操作自动化蚕桑饲育设备,并对蚕房进行无障碍改造,养蚕年收入超过6万元,摘掉了贫困“帽子”。

据统计,2019年,该区桑园面积达到37.2万亩,覆盖16个乡镇、202个村(社区)。其中,贫困人口种植桑园面积2.3万亩,养蚕贫困户超过8600户,养蚕年收入1.8亿元,户均年收入2.1万元,带动1.2万贫困人口脱贫。

“十三五”期间,宜州要实现65个贫困村、57909人脱贫摘帽,被列为自治区8个脱贫任务重的非贫困县之一。2019年,该区计划完成22个贫困村、15461人脱贫摘帽任务。为坚决打赢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宜州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在脱贫路上厚植桑蚕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闯出了一条脱贫新“丝路”。

以党建为引领。该区创新开展建设标准支部、培养标杆书记、打造标兵党员、培树标本典型的“四标”创建活动,引导16家龙头企业、704家农民合作社和74家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多形式提高发展质量,培养农民经纪人和技术人才1.5万人,示范带动2.61万贫困人口养蚕;依托宜州刘三姐高效生态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创建首个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党性教育基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蚕农和产业带头人;推行“抱团取暖”模式,以屯级党支部为核心,发挥党群理事会优势互帮互助,助力产业扶贫跑出“加速度”。

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该区围绕桑蚕扶贫主导产业,打造集研究开发、创业孵化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河池市级桑蚕龙头企业人才小高地和桑蚕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创造发明自动化上蔟、轨道省力化喂蚕、自动取茧器等先进机具近70项,推广和使用率居全国领先。

以产业融合为依托。该区立足三产深度融合,不断升级循环产业链,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等)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下茧(废丝)蚕丝被”“蚕蛹饲料(食品)”4条产业链;17家茧丝绸加工企业共吸纳260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4.5万元;开展“千企助百村”“党旗引航·电商扶贫”活动,打造广西电商网红品牌“乍飞拉”,助推消费扶贫;发展以桑蚕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项目,实现2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4万元;引进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的“龙头企业+示范区+合作社+养蚕户(贫困户)”经营模式,引导贫困户加入联结体经营,以租地、劳务、入股分成等方式实现户均增收4万元,核心区年产值2520万元。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