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本地资源 推进生态扶贫
贫困群众靠山吃山走上脱贫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近年来,该县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实施生态补偿,走出一条生态扶贫之路,2016年至2018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79万人,2019年预计有2.39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2.2%。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罗城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山多地少。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在石山地区发展毛葡萄、核桃,在土岭地区发展油茶、用材林、水果等产业。目前,全县毛葡萄面积达8万多亩,核桃12万亩,油茶11万亩,杉木林90万亩,森林蓄积量12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71%。该县还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动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9年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累计已达109万亩,产值8.2亿元,惠及林农达14万多人。出台奖扶政策,鼓励群众利用山地资源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业,2019年全县养牛总量达3.8万头,规模以上养牛企业(合作社)50多家,新增肉牛出栏4700头、肉羊出栏1400只,香猪(黑土猪)出栏3500头。
全力推动生态旅游。罗城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罗城地质公园是国家级地质公园。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推进生态旅游,目前已打造11个3星级以上森林旅游景区、农庄,获评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2017年,罗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西悦投置业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开发棉花天坑旅游扶贫项目,建成国家4A级景区。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获得分红,景区优先聘用贫困户就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贫困户现有的住房改造成农家旅馆和农家餐馆,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周边村屯1555人发展增收,其中贫困人口833人。
大力推进生态补偿。该县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筹措和落实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将补偿资金拨付到位,2019年兑现生态公益林补偿金1557.75万元,受益群众15.8万人。争取到新增1800个生态护林员指标,全县生态护林员指标总数达4600名,在全国同类县中排第一。聘请46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工资达1万元,受益贫困群众1.12万人,其中8026人可实现脱贫。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罗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孕育着“原生、小分子团、弱碱性、极软水、负离子水”的优质天然山泉水。许多投资者看中了当地优质天然山泉水资源,纷纷投资开发这一“液体黄金”。广西中源山泉有限公司等饮用水企业相继落户罗城。“九千万”山泉水连续11年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用水,“纳翁”山泉水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深受欢迎,“野芭蕉”山泉水畅销英国、香港、深圳等地。好水酿好酒,天龙泉等酒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品畅销区内外。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