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金城江特色产业覆盖九成贫困户

戮力同心 精准施策

金城江特色产业覆盖九成贫困户

“去年养鸡鸭2000只,养猪35头,还有12亩鱼塘,毛收入超过10万元。”近日,金城江区河池镇红沙村外结屯贫困户罗建生盘点去年的收获,满脸开心的样子。

2015年以前,罗建生身无技术又没本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政府的阳光政策,不但拿到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做本钱,又学到了养殖技术。“发展产业政府给贴息贷款,没技术政府派人指导。”罗建生感叹,这么好的政策,只要好好干,没有脱不了贫的。

脱贫攻坚阳光政策,让罗建生干劲十足,他发展养鸡鸭、养猪、养鱼等产业,不但摘掉了贫困帽,家庭收入也是年年涨,生活节节高。2019年,他家人均纯收入1.89万元,还获得5000元产业奖补资金。

罗建生从一穷二白到迈上致富路,这是金城江区精准施策,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缩影。近年来,该区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和抓手开展精准扶贫,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致富能手示范引领,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精准覆盖,以“造血式”产业扶贫拔除“穷根”。

在侧岭乡塘子村翁保屯的河池市翁保专业合作社,饲养有生态黑猪60多头、黄牛30头,经营鱼塘10亩……这里所有一切,是该乡政府引导发展,通过能人带动贫困户抱团成立合作社增收致富的好借鉴。

“这个合作社由7户组成,其中5户为贫困户。”侧岭乡党委书记韦照更说。2016年,塘子村5户贫困户想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养羊、养猪和养牛,但都是个人“单打独斗”。帮扶干部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仅产品卖不得好价钱,抗风险能力也很低,就引导该村2户能人牵头成立合作社,带领这5户贫困户抱团发展。

“合作社成立后,大伙齐心协力,有收入能发展,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该合作社社员蔡道寿说,合作社不仅给自己带来好收入脱了贫,还有了积蓄,生活过得很幸福。

为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金城江区创新开展产业扶贫,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针对扶贫搬迁农户,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引“产业上山”构建畜牧养殖基地、瓜果蔬菜种植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等。同时,着重帮助贫困村发展覆盖全体贫困户的扶贫产业,先后建成规模达35万羽的五圩镇蛋鸡养殖基地、侧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东江里仁村生态果蔬农业基地等一批现代扶贫产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规模流转土地+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和家庭农场“一帮一”等多种利益链接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此外,该区还充分利用小额信贷贴息贷款、产业奖补、开办种植养殖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在各种政策的带动下,2019年,该区有8191户贫困户参与发展桑蚕、糖料蔗、柑橘、生猪等特色产业,产业覆盖率达94%。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