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巴马:让无形信用变有用资产

让无形信用变有用资产

  ——巴马以诚信构筑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观察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还当选了村委会主任,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祥兰村村民廖克杰实现了华丽转身。

榨油作坊、种桑养蚕,产业越做越大。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哪来这么多资金?廖克杰指着门口挂的“信用户(5A)”牌子说:“有了这块牌,就能轻松向银行贷款。”用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种桑养蚕,他家于2018年脱贫;2019年1月被评为5A信用户,又贷款10万元扩大产业,成为种桑养蚕带头人。

廖克杰是在巴马农村信用体系下,实现自我发展的典型。2017年起,巴马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建农村信用体系,引导广大农户和农村经济实体用好信用记录、积累信用财富,大力弘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风尚,并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之中,调动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构筑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A  树立诚信为本正面导向

巴马将党中央“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大课题在基层的落地与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乡村善治之路和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脱贫攻坚中,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越扶越懒’‘老实人吃亏’等苗头。”长期致力于信用体系研究和建设的该县委办副主任、政研室主任李润权说,这些苗头对乡村发展极为不利,必须树立一种正向的导向机制,让勤奋努力、有道德有文化追求上进、爱护生态环境、与邻里和谐相处的村民得到更多肯定。

新的农村信用体系由此而生。巴马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企业、行政村、乡(镇)综合评分,评价其信用状况——

借鉴国务院扶贫办精准识别指标体系,从住房家电、基础设施、家庭收入、家庭资产、就业创业等方面构建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指标,形成引导农户得高分的正向激励机制。

从爱党爱国爱家乡、积极入党、热心村级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标,评价农户是否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是否自觉支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教育教学、控辍保学等方面构建文化生态指标,引导农户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遵守意识形态和宗教民俗活动的相关规定。

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道德品质等方面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指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从家园干净整洁、公共环保自觉、爱护公共资源等方面构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指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按经济指标信息占比50%,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分别占比10%、10%、20%、10%的标准,评出农户的信用分数,评定A-5A和B共6个等级信用户。目前,全县已采集5.77万户的信用信息,评出A级以上信用户4.68万户。

B  无形信用变成有用资产

“信用等级越高,贷款得的金额越多也越容易,出去打工企业优先聘用。”燕洞镇交乐村党支部书记姚正云说。该村有290多户靠信用贷款发展养蚕、龙骨花等生态产业,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300元。

通过信用体系评级赋值,让精神与物质、道德与经济、人品与产品“联姻”,把金融支持、产业奖补、评优评先与信用积分挂钩,信用分值越高,获得的支持越多。A-5A的信用户,给予5万元至30万元授信,享受免抵押、免担保、优先办理等红利。非信用户(B级农户)只评级,不授信;因违法乱纪、借钱不还等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农户,在贷款方面予以限制。巴马农村信用社信贷部主任黄大鹏说:“银行根据信用评级发放信用贷款,可以一次授信、随时用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农户融资需求,还抑制了农村高利贷发展。”

“无形的信用”成为“有用的资产”。2016-2019年巴马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83万户次24.02亿元,其中贫困户1.36万户次5.36亿元。

“信用就是真金白银,大家都很珍惜。”甲篆镇百马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尚说,“这个办法推行后,村里搞文艺活动大家都很积极,各家房前屋后都弄得干净,否则要扣分。”百马村位于巴马旅游核心地带,信贷对村民的发展极为重要。村民韦克评上信用户后,从银行贷款12万元开了一家农家旅馆,如今每天有200元以上收入。

巴马还在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和评级结果运用,并制定激励和惩戒办法,如“信用户”在产业发展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村两委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公益性岗位候选人参考“信用分数”来选人等。

  C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扶贫产业快速发展,招商引资结果丰硕,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近年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给巴马带来了诸多变化。

巴马创造性地将农村信用体系的应用范围,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更为深广的社会治理领域。该信用体系指标全面覆盖农户日常生活行为,评级结果应用范围不仅超越小额信贷和金融扶贫,还向就业创业优先扶持、评奖评优优先考虑等领域扩展,让拥有更高评级的信用户有更多机会、更多荣誉、更高地位、更好保障,形成乡村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县长蓝海洲说:“这个体系就是要用金融的方法,将市场的契约精神与农村的‘熟人社会’充分结合,探索建立新时代乡村治理模式,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该信用体系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从道德转变、价值重塑、生活方式改变、人格提升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激发脱贫主观能动性。目前,巴马57个贫困村中38个村成为信用村,全县农村形成积极向上、竞相脱贫的氛围。2019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24%,达到整县脱贫摘帽标准。

社会建设持续向好。农村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都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6年89.93%提升到2019年的98.04%,跃居河池市第一。“山清水秀生态美”名片越发靓丽,生态村由2016年15个增至2019年45个,林下养鸡、山茶油等生态产业带动7000多户贫困户发展。

县域经济活力增强。2016年,全县投资项目仅有19个,计划投资101亿元;2019年达138个,计划投资682亿元。县投资促进局局长黄荣娟说:“大家都讲诚信,营商环境就好了,企业和项目就多了。”2018年,巴马GDP增速15.7%,排全区第一。2019年,GDP增长11.1%,财政收入增长31.7%。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