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甘泉润民心
—— 罗城跨村远程引水解决新安村群众饮水难问题
新安村地处大石山区,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一个仫佬族聚居村,11个自然屯散落在各个弄场里。这里发育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异常紧缺,饮水难制约着当地的发展。全村239户666人,其中,贫困户147户465人,贫困发生率达69.8%,是广西极度贫困村。
以前,干旱季节,天还没亮,当地群众打着火把,到附近一个溶洞排队取水。人们用绳子把一个竹筒吊到溶洞里,竹筒装满水后,再拉上来,连续吊几次,才得一担水。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溶洞旁边的石头被吊水的绳索“锯”出深深的痕迹,最深的地方有五六厘米。
“滴水贵如油。一桶水先用来洗脸、洗脚,然后用来洗衣服,再用来喂猪和牛,或者先用来淘米、洗菜再喂猪和牛。缺水时,衣服都不敢换洗。”村民梁美光说。
“缺水一直困扰当地发展。这是我们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我曾经多次到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此问题。”当了23年村干部的老支书韦代胜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罗城水利部门试图在地势比较低的村屯打井,然后抽水、引水,解决新安村的饮用水问题。然而,当时,新安村没通路、没通电,加上资金有限和打井技术落后等方面原因,打井没有成功。
2010年,广西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当地党委、政府发动群众建设家庭水柜,通过集雨蓄水,缓解饮水难问题,却没有根本解决饮水问题。在干旱年份,新安村依然缺水两三个月。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新安村群众的用水难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该县水利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先后在两个地势较低的屯钻了两口井,一口井钻了几十米,一口井钻了100多米,都没有出水。
2018年3月,来宾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罗代欢到新安村担任第一书记,饮水难问题首先摆在他的面前。
罗代欢和村干部深入村屯走访当地老人,了解当地水源情况。有一天,一位老人介绍,在四把镇长春村新村屯附近有个溶洞有水。以前缺水季节,群众到那里挑水。
第二天,在老人的带领下,罗代欢和村干部来到这个溶洞口,从洞口往里面看,一片漆黑。
“到底有没有水,水量怎样,我们必须了解清楚。”他们打开手机电筒,从溶洞口一步一步往下走,走了没多远,就有一种恐惧感。
“虽然有点怕,但想着这是为了解决全村人的饮水问题,我们还是坚持走下去。下到约60米深的地方,才发现有水,而且水量还不小。”罗代欢说。
他们取了水样,送到有关部门检验,检验结果符合饮用水标准。
得到检验结果后,他们再次向水利部门汇报。水利部门派技术人员进行调查和设计。
设计完成后,罗城县委、县政府决定投入116万元,实施新安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经过工程队的紧张施工,在溶洞周边建成泵房,还在后山建设一个2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通过抽水到高位水池,再通过配水管输送到11个自然屯,再到各家各户。
今年3月,该饮水工程试水运行。通水当天,当地群众像过年一样高兴。他们杀鸡宰鸭,亲朋好友前来祝贺。
“以前,缺水时,人饮水都困难,家禽家畜也不敢多养。现在,有了自来水,可以多养一些家禽家畜。”村民谢祥波说。现在,他家养了5头牛,还有几十只鸡鸭,还买了以前缺水时不敢用的洗衣机。
“经过近段的试水运行,出水量能满足村民的生活用水需要。他们以前家庭水柜的水就用作生产用水。”罗代欢介绍。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