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大化向极度贫困发起最后总攻:四载蓄势为今朝

四载蓄势为今朝

——大化县向极度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地方真贫苦,群众真勤劳,干部真作战,工作真成效,事迹真感动。”4月15日,国家扶贫办督查专员贾希为到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时,用“五真”高度概括了大化脱贫攻坚工作。

大化是国定贫困县、片区县、库区县,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挂牌督战县。至2016年,大化县48万人口中,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万人。

七百弄、板升、雅龙等3个乡(简称七板雅片区),是大化艰中之艰、贫中之贫的集中区,这个片区贫困人数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数的52.47%。

4年多时间,大化县实现68个贫困村出列,1.88万户8.71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5.80%下降至4.28%。目前,全县还有24个村1.73万贫困人口未脱贫。

“干不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党员不是合格党员,打不赢脱贫攻坚战的干部不是称职干部。”在决战决胜动员会上,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如是说。

为如期完成今年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大化县建立“战区调度、乡镇落实、村屯突击”三级作战体系,全县划分4个战区指挥部,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指挥长,1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3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24个未脱贫村;组建16个乡镇作战队抓落实,成立158个行政村突击队战斗在最前线。聚焦极度贫困,实施决战决胜脱贫歼灭战。

脱贫,要有一个暖暖的家。

在大化县城,古江易地搬迁安置区格外亮眼。邹启丰从板升乡弄细村搬出来已有2个年头,直到现在他仍感觉:“和做梦一样!”4年来,大化搬迁贫困人口28833人,完成危房改造9119户。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三五”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指引(第62期)》推介了大化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紧密结合的成功做法。

脱贫,要有一份稳稳的收入。

4年来,大化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积极探索破解极度贫困大石山区产业发展难题,创新实施“美食驱动”战略,奋力走出一条以“康养”为特色、以“美食”为纽带的大健康产业链,建立起“党旗引领·联建联养”产业扶贫模式,打响了“大山大水大化河鱼,千山万弄七百弄鸡”的旅游餐饮品牌。本地传统七百弄鸡通过精心打造,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肉牛、七百弄羊等品牌日益叫响,越来越多的群众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全县15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4万元以上,其中,达5万元以上的有107个,占总数的67%;达10万元以上的有24个,占总数的15%。

脱贫,还要有一份妥妥的保障。

看硬件,全县158个村实现通村道路硬化,从2016年至2019年,全县总投资7.5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并升级硬化屯级道路1370条2300多公里,受益人口达58755户309997人;建成家庭水柜11531座和325个集中供水工程。看教育,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净入学率达100%,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全覆盖。看医疗,“198”的医疗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看兜底,重度失能残疾人保障、城乡低保对有贫困人口的乡镇实现全覆盖,实现应保尽保。

温和村是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挂点帮扶村,自治区主席陈武曾于2016年春节前夕到这里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并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温和村下辖36个屯共589户2980人,在2017年之前还有13个屯未通路,涉及群众数百人。经过艰苦奋战,在悬崖峭壁上艰难开辟了11条通屯道路。同时,建成了弄力安置小区和若力安置小区,98户413人挪穷窝,还建成了60座蓄水池,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

往昔不堪回首。曾经,温和村589户人家分散在深山沟壑里,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脱贫是“猴年马月”的事儿。

胜利村地处该县雅龙乡西部,这个本该和村名一样霸气且充满希望的行政村,由于山多地少,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等诸多原因,现实的贫困程度与村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后,胜利村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93.44%,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穷的村”。

县委书记杨龙文带头联系胜利村,走最远的路,入最穷的户,问实情、察实效,悉心指导、共谋脱贫。如今的胜利村正走在胜利的路上……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在战“疫”又战“贫”的双重考验中,大化严格落实中央、自治区、市的防控要求,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坚决打赢战“疫”、战“贫”两场硬仗。

疫情期间,大化扶贫项目冷链物流中心展现了责任与担当,分担了广西禽类生鲜市场的压力。脱贫户蓝军光戴着口罩往来穿梭、浑身是劲,“干起来,口袋里才有真金白银。干起来,日子才越过越红火!”

在古文乡良美村,韦凤娟坐上了县里的免费直通车,前往深圳宝安区务工。“我家去年脱贫了,还得朝着富裕生活努力。”韦凤娟满怀信心。

就业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疫情发生以来,大化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摆在重要位置,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帮扶,采取“点对点”服务,让群众“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同时,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目前已累计实现4.79万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