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首页 > 图片新闻 > 文章页

秀芳是位硬汉—— 追记南丹县白裤瑶扶贫干部韦秀芳

秀芳是位硬汉—— 追记南丹县白裤瑶扶贫干部韦秀芳

图为韦秀芳在向群众宣传党的惠民政策。

秀芳是位硬汉

—— 追记南丹县白裤瑶扶贫干部韦秀芳

口袋里揣着的750元钱还没来得及帮自己的帮扶户交医保,韦秀芳便匆匆离开了。

3月5日,到南丹县吾隘镇参加2020年度“一户一册一卡”扶贫工作培训会;3月6日,到里湖瑶族乡懂甲村开展扶贫工作;3月7日,又赶往独田村拉则屯,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连日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南丹县政协农业农村和经济委员会主任韦秀芳,于3月7日18时许,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2岁。

立足民生 倾情帮扶

听到韦秀芳这个名字,以为是位秀气的女士,不承想,却是位白裤瑶硬汉。

韦秀芳生于里湖瑶族乡懂甲村,他先后在吾隘镇、里湖乡、县政协任职。去世前,他帮扶的4户贫困户在吾隘镇独田村拉则屯,两户在里湖乡懂甲村弄外屯,两地相隔90公里,均属广西的“省尾”和南丹的“县尾”。

多年来,这条韦秀芳再熟悉不过的乡间小路,留下了他扎实的扶贫步伐。这些贫困的亲戚,成为他放不下的牵挂。

韦秀芳去世当晚,一位中年妇女在他灵前大哭,旁边还跪着年轻的一男一女跟着抹眼泪。

这位中年妇女是韦秀芳的帮扶户韦美玉,旁边是她的一双儿女。韦美玉的丈夫去世多年,她独自抚养子女,生活艰难,自从韦秀芳对口帮扶她家后,几乎成了她家里的“顶梁柱”。在他的联系协调下,孩子们上学享受到了各项奖补,一家人还搬到县城安置点。逢年过节,韦秀芳都会带着礼物和家人到韦美玉家里慰问。

韦秀芳的妻子梁雁英在里湖小学当老师,韦秀芳的儿子与韦美玉的女儿就读同一学校。韦美玉长期在广东打工,韦秀芳叮嘱儿子,每个星期都邀请韦美玉的女儿到家里吃饭,梁雁英还辅导孩子们做功课。就这样,高中三年里,一到周末,韦美玉的女儿就像回自己家一样,到韦秀芳的家里,感受家的温暖。去年8月,韦美玉的女儿收到广西民族大学录取通知书,韦秀芳感到十分高兴,还喝了点小酒。梁雁英说,他们儿子被大学录取时,都不见他这么高兴。

在韦秀芳的帮扶下,里湖乡懂甲村弄外屯的贫困户莫金仁一年前告别泥巴房,住上了宽敞的楼房,还养有10头猪、3头牛,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莫金仁伤心地说,他已经酿好土酒,准备跟韦秀芳同饮几杯,谁知他竟然走了。

勇于担当 啃下“硬骨头”

南丹县要实现全面脱贫,聚居于里湖乡王尚屯的白裤瑶贫困同胞是脱贫攻坚要啃下的“硬骨头”之一。当地政府规划建设“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让他们搬出深山住新房。

由于白裤瑶同胞生活习俗等原因,项目刚一启动,就遇到了征地拆迁的困难。

面对困难,韦秀芳当仁不让,卷起铺盖,住进了项目建设指挥部。

期间,几座刚下葬不久的坟墓要搬迁,坟墓主人的亲人们不同意搬迁,多名干部做思想工作都无功而返,项目推进遇到“肠梗阻”。韦秀芳得知后,当起了“和事佬”,多次进家入户,沟通协调。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最终,其中一名群众终于松口了,“要我们搬也可以,但是要按民间风俗来办。”韦秀芳一听,找到了突破口,心中暗喜。

“作为老乡,你们的需求我都了解!”话罢,他从口袋里掏出1500元,“办事的钱我来出,只要你们在搬迁协议书上签字。”听完,大家不再犹豫,不久就迁坟了。

在项目指挥部工作期间,韦秀芳每天都是早上6时准时到场,做完工作后,常常已是半夜。经过大家的努力,整个征迁工作一个月就顺利完成。2017年年底,走出深山的1227户6489名白裤瑶同胞住进了按照5A级景区统一规划的数百栋小楼房里。

基层工作多年,让韦秀芳更了解群众需求并有效解决困难,2011年,他初任里湖乡乡长时,正值里湖社区王尚屯进行风貌改造,他二话不说,带上生活用品住到了临时搭建的指挥部。

通过韦秀芳等干部细致勤恳的工作,当年王尚屯的风貌改造取得了成效,成为南丹县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又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做好小事 全心为民

里湖乡副乡长何荣辉与韦秀芳共事多年,追忆往事,泪眼婆娑。

韦秀芳带领何荣辉做的一件事,让他记忆深刻。

2014年,全区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有一天,他们一起乘车下队,车子开离乡政府不久,韦秀芳就发现路旁有许多废弃物。

“当时我俩就拿出塑料袋下车在路上捡垃圾。”何荣辉回忆说,没有手套、钳子、扫把等工具,4.5公里长的路程,他们用双手捡了一个下午的垃圾。

何荣辉当时说:“通知附近的群众来捡就行了,何必自己费时费神去做?”韦秀芳说:“我是在给大家做榜样。”当天,他们在捡垃圾时,许多路过的村民都放慢了脚步,并投以钦佩的目光。

在韦秀芳的影响下,全乡各个村屯迅速掀起清洁乡村大行动。

在韦秀芳的心目中,他整天想的都是与扶贫相关的事。在他逝世前一天,他还在扶贫路上打电话给该县发改局局长刘昌勇,希望给予立项,在年内修通一段3公里的山路。因为这段路山高路险,石峰成丛,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仍然是靠肩挑背驮,出行非常艰难。

近日,刘昌勇表示,将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勘测,争取早日施工,让群众尽快受益,保证用最快的时间了却韦秀芳同志生前的遗愿。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