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东兰打出“组合拳”决战贫困

对19个未脱贫村派出精锐力量督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产业等巩固脱贫成果——

东兰打出“组合拳”决战贫困

在14个乡镇中,还有19个贫困村、47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没有摘帽、没有脱贫。这是2020年东兰县要写好的脱贫攻坚答卷。

挂牌督查、发展产业、抓就业促增收……为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该县打出“组合拳”,让摘掉穷帽、奔向小康的梦想照进红色土地。

挂牌督查,扎实补齐短板

“石料一定要多准备,地基要挖得再深一点。”近日,大同乡弄彦村挂牌突击队队长,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黄甫雄,一大早就督促社勤屯蒙桂年户抢在雨季前建好家庭水柜。

该生产队只有4户瑶族同胞,因条件艰苦,一条路面宽3.5米的通屯道路现在才得修建。物资运送难,影响了全屯家庭水柜的建设进度。

弄彦村是国务院扶贫小组挂牌督战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脱贫的首要保障,然而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全村脱贫压力倍增。“只有打好‘四大战役’,群众才能真正脱贫。”黄甫雄说。

在东兰,像弄彦村这样需要挂牌督战的村还有花香乡弄兰村、三弄瑶族乡三合村和深洞村,全都是贫困发生率在5%至30%之间的“硬骨头”。为实现与全国同步脱贫摘帽,该县领导主动靠前,与派出的督战队伍和驻村工作队一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赶在国家验收之前,完成2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的危房改造;投资14118万元,对592个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维修或新建,解决季节性缺水、饮水不稳定、易反复、水质保障程度低等问题。

公益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日前,在东兰镇巴拉村,村民韦仲伟打扫完村口道路,就开始忙活家里的事情。受益于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他于2018年顺利摘下了“贫困帽”。

这是该县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一个缩影。2019年,该县紧扣“转移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家”这一核心理念,扎实开展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帮助一批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业脱贫。

今年以来,该县在开发乡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乡村道路简易维护员、留守老人儿童巡查员、乡村水利维护员等5类913个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新增开发防疫消杀、测温员、社区巡查、卡点值守等乡村临时性扶贫岗位802个。政府每月补贴这些临时性岗位1000元,设置期限至今年6月底,目前岗位人员已全部到位,并发放补贴83万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很多是因病、因残致贫,普遍劳动技能水平低,适合就地就近安置就业,通过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助力全县脱贫摘帽。”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韦剑锋说。

发展产业,持续“滴灌”贫困户

“我直接给你一万元,你一花就完了。但是你自己养猪养鸡,政府不仅有奖补政策,也让你家实实在在地发展养殖业。”县委组织部干部罗美艳对联系户班任龙说。

在三弄瑶族乡深洞村戈帮屯,村民们与公司签订《花椒产业购销合同》。据了解,该项目按照“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模式,有序推进花椒特色产业发展。

据悉,该县不断强化产业布局,确保脱贫产业持续“滴灌”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细水长流”。同时,出台《东兰县实施2020年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方案》,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推进特色产业扶贫。今年第一季度,该县安排3000万元用于第一批产业奖补,惠及全县55%的贫困户。

此外,该县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六项激励措施》,从现金奖励、政治激励、政策鼓励3个方面提出6条措施,激活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截至目前,该县投入8630万元,扶持14个乡镇149个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新增项目150多个。有了资金,各村集体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虽然脱贫攻坚任务很重,但全县31万人民共同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康路上我们决不会掉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黄瑶坚定地说。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