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宜州:转型升级 “破茧重生”

 

宜州:转型升级  “破茧重生”

蚕农在护理桑园。

宜州:转型升级  “破茧重生”

蚕农采桑叶。

宜州:转型升级  “破茧重生”

轨道省力化喂蚕车。

宜州:转型升级  “破茧重生”

蚕茧丰收。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宜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广西的春蚕一上市,就遇到近年来的最低收购价,宜州区人民政府和各企业积极应对,把危机变为转机,利用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最大程度保护蚕农利益。

宜州区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生产的白厂丝主要供江浙企业丝织或出口。2019年,该区桑园面积37.2万亩,养蚕农户10万户45.6万人,产茧6.71万吨,产值30.2亿元,农民人均养蚕收入超6500元,有着“短平快”特点的桑蚕产业成为该区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期,该区第一批、第二批春茧上市。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终端市场消费基本停滞,造成生丝滞销,蚕茧价格下跌。“去年蚕茧最高收购价格是59元/公斤,今年首批鲜茧只有28元/公斤,价格跌了大半,农民的收入也大幅下降,好在第二批增加到32元/公斤。”该区桑蚕茧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梁文军说。

今年春茧的收购价格是2007年以来当地的最低价,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挫伤蚕农养蚕的积极性。“指导农民养好蚕,争取得到更高质量的蚕茧。同时,卖茧的时候一定要卖化蛹茧。”该区桑蚕循环经济发展中心生产股负责人、农艺师莫显风说。

针对目前的情况,该区桑蚕循环经济发展中心、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行动,强化市场监管,派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提升蚕农养蚕的技术水平。

危机过去就是转机、商机,这是该区茧丝绸加工企业的共识。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是河池·宜州工业园区首家茧丝绸加工企业,该公司行政总监袁毅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我们的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我们觉得带有商机。目前,公司在积极筹款收购原料(蚕茧),保证在疫情过后能够有比较好的销售收入。”该公司自复工复产以来,在销售基本停滞的情况下,复工率达到90%,每月需要支出的人工工资超过200万元。在该公司为资金紧张犯愁的时候,宜州区人民政府为其提供了1000万元的“复工贷”,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该公司利用贷款除了加紧对产品、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外,还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时候,开始大量收购质量好的蚕茧,加工优质的蚕丝。截至4月底,该公司收购鲜茧约55吨,支付茧款约165万元。

为解决茧丝绸企业资金困难问题,该区成立应对茧丝绸行业发展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乡镇政府、区直各相关部门统一协调,共同应对,目前已批复授信1亿元。同时,该区充分利用当前复工复产银行专项贷款、低息贷款、利息缓缴等政策,优先扶持茧丝绸企业,并出台相应的贴息政策。今年4月上旬,该区部分茧丝绸企业已获得“复工复产专项再贷款”4000万元。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