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毛南族的幸福时光

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毛南族的幸福时光

联名给总书记写信的下南乡谭美春、谭春暖等10名毛南族群众代表。高东风/摄

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毛南族的幸福时光

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民居。新华社发

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毛南族的幸福时光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移民安置区一景。 新华社发

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毛南族的幸福时光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谭美春、谭江汇等脱贫群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 韦贶/摄

编者按: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毛南乡村华丽蝶变,众多贫困群众获得党和政府的帮扶,一拨拨困难家庭摆脱了贫困,走向致富之路。谭美春等10名脱贫群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家乡精准扶贫取得的重大成果。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毛南乡村群众欢呼雀跃,纷纷表示,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和殷切希望,今后更要努力发展产业,带动一方乡亲发展生产,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谭美春:脱贫致富 越过越好

“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去信的重要指示后,非常开心,立即转发到村屯群众朋友圈。”5月20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波川村新村屯村民谭美春说,“我一定听总书记的话,跟党走,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新村屯乡亲们在党的指引下修建蚕房、牛栏、猪舍,发展养殖业,种了17.1万亩核桃、19.8万亩桑树,很多群众成了致富带头人。谭美春就是村里脱贫致富带头人之一。

其实,谭美春2016年才脱贫。之前因为大儿子上大学、小儿子上幼儿园、60多岁的家公因大病连续两年卧床不能自理,家庭开支大,生活非常困难,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生活的艰难激发了谭美春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她和丈夫于2015年4月利用政府免费提供的默科特苗木,租用生产队的荒坡发展35亩特色水果。为节省成本,果树种植和护理等所有的活谭美春夫妇都自己干。期间,他们申请了10万元免息贷款并东筹西借共计3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果园中。在水果种植技术方面,谭美春虚心向专家、专业户请教。经过3年的学习、摸索,谭美春掌握了一套水果种植护理技术,被环江水果局聘为种植技术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谭美春的果树于2017年挂果并产生了良好效益。如今谭美春家种植特色水果65亩,养牛6头,还发展了运输,年收入30万元。“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不可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感谢总书记、感谢党!”谭美春说。

脱贫之后的谭美春牵头成立环江毛南新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波川村新村屯60户农户发展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280多亩,覆盖贫困户14户,年产值近90万元。

谭会权:红心向党 努力脱贫

“作为一名党员,又是毛南族的一员,今天我们整族脱贫了,我感到很自豪,也很感激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领导。”下南乡希远村洞造屯的谭会权,在得知总书记对毛南族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后说。

谭会权今年48岁,一直以来,他一心向党组织靠拢。2015年,因为家里有一个重病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小孩读书,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过外出务工和发展种养,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

“谭会权做事有干劲,也很积极,同时很热心,自己致富还不忘乡亲。”希远村驻村第一书记蒙撰文这样评价他。2016年,谭会权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接纳了他,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2019年加入党组织。

入党后,谭会权做事更来劲,也更能理解党的扶贫政策。2019年,他利用“贷牛还牛”政策,加入村里的菜牛养殖合作社,年初养了6头牛,到年底全部出售,收入7万多元,扣除成本后,赚了3万元左右。

谭会权的老母亲常年生病住院,2016年一场大病花费了3万元,新农合报销了2.4万元,大病二次报销又报了4000多元,极大地减轻了其家庭负担。他的大儿子学习成绩优异,目前就读于环江高中。“一年的学杂费就220元,在学校还有生活补助,现在小孩读书花费不是很多了。”谈起儿子的教育,谭会权表示一定要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通过教育改变他的人生。

谭会权表示,不仅要过上好生活,还要和广大群众一起守护好环江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团结一心把环江毛南山乡打造成生态宜居、休闲养生、文化绚丽的国际性旅游城市,让毛南山乡更美,人民的生活更富足,脱贫成效更稳固。

谭江汇:身残志坚 逆袭人生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毛南族人民有信心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5月20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才门村下托屯村民谭江汇说。

谭江汇在七兄妹中排行老三,先天脊柱畸形,肢体残疾。因为家里穷,谭江汇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并一直待在家里。直到37岁那年,他瞒着父母来到县里的一家选矿厂打零工,拿到人生第一笔收入,让他激动万分。

2007年,谭江汇在东莞一家眼镜制造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一干就是3年。3年里,他勤奋好学,工作业绩突出,年年被评为“优秀员工”。“我学东西很快,只需要多看几次就会了,还能教别人。”谭江汇说。

然而,就在谭江汇正干得起劲的时候,母亲患上脑梗的消息传来,谭江汇选择了辞工回家照料病床上的母亲。

2015年底,谭江汇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谭江汇报名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学习砌砖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学会了一门手艺。2018年,谭江汇获得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立即自己动手起房子。他自己设计,自己砌砖,自己安门窗。一栋砖瓦结构小楼房在山脚下慢慢建了起来。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过年过节没地方住,谭江汇咬咬牙,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一层。

2017年开始,谭江汇开始养殖菜牛,从养殖1头慢慢扩大到5头,后来成了屯里的养殖能人。有了住房又有了稳定收入,2019年,谭江汇终于实现脱贫摘帽。近年来谭江汇还学了毛南族的独门绝技——傩面雕刻。“这个是我们毛南族的族宝,作为毛南人,我希望把这门绝技传承下去。”谭江汇说。

谭仲青:勤劳致富 创造生活

傍晚,当记者联系到谭仲青时,外出务工劳累了一天的他正急匆匆往家里赶,回去照顾卧病在床的老父亲。

谭仲青家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东信屯,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有5口人,老父亲今年已有84岁高龄,患有慢性病长期服药不能自理,妻子和儿子在外务工,女儿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念书,照顾老人的重任落到他的肩上,在2015年精准识别时,他家被评为贫困户。

“当时我爱人也是患病无法做工,还有个女儿读高中,老人又无法自理,家里所有的开支都是靠我一个人来维持。”回忆起几年前的生活状况,谭仲青不堪回首。

他们家的生活转机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谭仲青说,爱人经过医院精心治疗后现在已经可以上班,每月收入2100元。女儿在学校享受“雨露计划”教育资助,在2017年顺利考上了右江民族医学院。谭仲青除在家照顾父亲外,时常还到附近打些零工,年收入近两万元,他们家在2017年成功脱贫。

“平时我还帮合作社养牛,代养每头牛每年可以收入1500元。”谭仲青说。他口中所说的养牛是环江因地制宜、实施“贷牛还牛、贷牛代养”双模式发展菜牛产业。该县推动菜牛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谭仲青是受益者之一。

“谭仲青有孝心,为人也比较勤快,我们每一次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时,从来没有向我们诉过苦。”帮扶干部卢晓东说。

“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干呢?只要我们勤劳,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谭仲青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想养蜂,再增加一些收入,让生活过得更加有滋味!”

谭春暖:向党靠拢 造福乡村

“我要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玉环村上爱屯的谭春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已脱贫。

谭春暖一家5口人。在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她在家种养获得产业补助,两个女儿又获得教育资助,在一系列帮扶措施下,她一家稳定脱贫。

“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基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这是党给予我的恩惠,我也要向党组织靠拢,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谭春暖说,她在2018年5月向玉环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目前,谭春暖种有3亩优质稻、3亩玉米,还养了1头猪。“这些能够补贴一些家用。”谭春暖说。

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是玉环村村委计生专干。“她为人正直,工作积极主动,她本身就是贫困户,能够有这样的思想意识非常难得。”玉环村驻村第一书记韦靖召说。

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谭春暖为玉环村脱贫攻坚默默作出贡献,一些不知情的群众看着她一天忙忙碌碌,上下奔波,总觉得不理解。谭春暖说:“我想成为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村委工作,就会感觉离党组织更近一些!”

让她感到骄傲自豪的,还有她的两个女儿。大女儿谭玉练在河池学院读五年制全科教师专业,将来走向教师岗位,为家乡教育事业服务;二女儿谭玉婧成绩优异拔尖,名列前茅。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帮助邻里乡亲,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谭春暖说。

谭仁秀:光荣脱贫 主动摘帽

当记者来到谭仁秀家采访时,遇到他正在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的电视新闻。

58岁的谭仁秀家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2015年精准识别时他家因为两个女儿在校读书,家庭开支比较大,加上他的爱人谭继红腿部有残疾,无法下地干活,他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列入贫困户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更应该自力更生,早日脱贫摘帽。”谭仁秀常常对身边的人这样说。

谭仁秀一家被评为贫困户以后,获得农村C类低保,一家4口每个月获得700多元的补助。帮扶干部帮他申请贴息小额信贷5万元,并委托给当地龙头企业经营,连续获得3年入股分红,每年收入4000元。

“获得政府的这么多扶持,再不努力拼搏,就对不起党啦。”谭仁秀说。他先是筹集资金开了一家小卖部,让行动不便的妻子当“掌柜”,每个月有五六百元的纯收入。谭仁秀则努力发展产业,他利用国家扶贫产业扶持资金,租村里的鱼塘养鱼,每年获益2000多元;他还投资种植沃科特柑橘,年纯收入3000元左右。在农闲时,他还经常到附近乡镇做建筑工,月收入也有3000元左右。乡党委发现谭仁秀干活认真负责,于是招聘他为当地的护林员,每个月给他800多元的酬劳。

2016年9月,谭仁秀的大女儿谭琳琳从大学专科毕业,分配到来宾市武宣县二塘镇卫生院工作,家里多了一份稳定收入。谭仁秀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国家脱贫摘帽的标准,于是他主动向村两委申请脱贫摘帽。经过上级部门的核验,谭仁秀于当年12月顺利脱贫。“我能够顺利脱贫摘帽,全靠党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谭仁秀高兴地说。

谭壮兵:带头致富 带领致富

“2019年我卖山豆根种子收入3万多元,卖菜牛收入3万元,家里还种玉米、养鸡等,全年收入超过7万元。”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干坤屯的谭壮兵算着自己去年的收入账,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谭壮兵所在的下塘村干坤屯,是下南乡最偏远的大石山区村之一,年轻时谭壮兵因为家里穷,又没有找到合适发展的产业,就选择了去广东打工。成家立业后,为了照顾一家老小,2015年,他毅然回到家乡。

回家后他才发现,自己对农村种养一窍不通,但他有一颗勤学好问的心,虚心跟家里的老前辈请教。2016年,乡里引进山豆根中草药产业,谭壮兵积极响应,拿出自家的两亩地来发展中草药种植,并跟着公司学到了山豆根种植技术。两年后,他种植的山豆根长势喜人,仅仅卖种子就收入1万多元。他又把家里的8亩地种上山豆根,并发动群众一起种。在他带动下,村里大部分群众都种植山豆根,面积达200多亩,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一大产业。

尝到种植中草药的甜头后,谭壮兵又对传统的菜牛养殖产生浓厚的兴趣,建起了养牛场,从最初的两三头养起,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他利用“贷牛还牛”政策养了8头菜牛,仅养殖菜牛一项,年收入就达到3万元。“谭壮兵脱贫后不忘乡亲,他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下塘村驻村第一书记谭召关称赞道。

2019年,谭壮兵还参加了河池市举办的致富带头人培训班,重点学习农村种养技术,掌握了技术以后,他的愿望是继续扩大种养规模,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将自己的菜牛养殖发展到每年20头以上,成为全乡的种养致富能手和带头人。

谭创胜:住进新家 摘掉穷帽

“现在我家到下南街就5分钟,养的鸡和牛都有人上门来收购,非常方便。”原来家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古周村干洞屯的谭创胜在搬迁后的新家说。

谭创胜的老家古周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一直以来,家里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们全家搬到了乡政府驻地附近的下南社区东一屯,在这里他分到2亩水田和2亩旱地,易地扶贫搬迁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东一屯,谭创胜利用分到的田地种上水稻和玉米,发展养猪、养鸡、养牛等产业。“谭创胜很勤快,他还有一手建筑工的本领,农闲时到处都有人请他帮助建房。”谈起谭创胜,古周村驻村第一书记陆文晓对他印象很深。

谭创胜的妻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肢体四级残疾,仅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家里家外都是谭创胜一个人在忙活,为此,他还被聘为村里的护林员,一个月有1000元的工资收入。家庭成员也全部享受到了农村低保补助,加上种养和务工收入,家庭收入逐年提高,2019年,他家终于摘掉贫困帽。

环江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展党建联抓、自治联管、产业联扶、就业联创、文化联办、服务联动的“六联一带”活动,全方位服务搬迁群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帮助社区孵化居民理事会、老年人协会、创业者协会等组织,让搬迁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如果我家没有搬迁出来,肯定还是老样子,是易地搬迁给我带来新的生活,让我家脱贫致富。”脱贫后的谭创胜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谭秋兰:政策红利 惠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更不能当懒汉,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谭秋兰说。

42岁的谭秋兰家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仪凤村大屯屯,全家4口人。大儿子读初中,小儿子读幼儿园。因谭秋兰的丈夫谭永杰患有慢性病,家庭失去了主劳力,陷入困境,加上儿子上学需要开支,2015年精准识别的时候,她家被评为贫困户。

自丈夫患病以来,谭秋兰不仅对丈夫不离不弃,还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她努力筹钱为丈夫治病,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她努力发展产业,让困难的家庭甩掉了贫困帽子。谭秋兰在产业奖补政策助力下,一个人种桑树5亩,每年养蚕9批,每批收入2000多元。她还种植优质稻7亩,年纯收入6000多元。在农闲时,她还到村里果场打零工。

“现在扶贫医疗政策真好,我丈夫在门诊医药费报销比例超80%,这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也使我的丈夫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在谭秋兰努力为家庭谋出路的同时,上级党委、政府也及时向她伸出援手,让他们家享受农村C类低保政策,聘请她为护林员,每个月有800多元的酬劳。2016年,谭秋兰一家实现脱贫摘帽。

莫仕长:搬出穷窝 过好日子

“如果没有国家的扶贫政策,我这辈子根本住不起这么好的房子!”搬进新房子后,莫仕长逢人便说。

莫仕长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景阳村洞任屯人,家庭人口4人。2015年精准识别的时候,他家因为土地少,缺乏技术,家庭收入十分微薄,加上两个子女在校读书,家庭开支比较大,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莫仕长一家所处的景阳村洞任屯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是典型的石头比土地还多的石漠化地区。他一家只有不足半亩的耕地,加上他本人缺乏技术,无法外出打工赚钱,家庭十分贫困,和他哥哥一家挤在一间屋子里,“两不愁三保障”中他家有一半以上没有达标。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当地党委政府指导他搬迁到自然环境较好的坡川村东良移民安置点建新房,并帮他一家争取到建房补贴,经过多方努力,他一家于2016年建起了一栋两层的楼房。

搬出大山以后,莫仕长开始学习各种养殖技术,租用别人的土地种草养牛养羊,每年存栏七八头菜牛、10多只山羊,光养牛养羊年收入3万多元。他还积极参加县级、乡级举办的培训班,并获得焊工证书。在农闲时,他到附近打工,一个月挣到4000多元。上级部门看到莫仕长积极发展产业,帮他申请到扶贫产业扶持资金1.5万元,帮他申请贴息小额信贷5万元,并委托给当地龙头企业经营,连续获得3年入股分红,每年收入4000元。

2016年他的大儿子从学校毕业,并外出务工补贴家用。他们一家生活越来越富裕,2018年他向村两委申请脱贫摘帽,经过上级部门的核验,他一家于当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