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首页 > 罗城 > 文章页

兼爱乡:小田螺“养出”大希望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兼爱乡:小田螺“养出”大希望

初夏时节,日落时分,晚霞分外迷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兼爱乡洞杭村百亩高山生态田螺示范基地,在微风吹拂下,水面波光闪闪。连日来,驻村第一书记廖光和与工作队员覃新江忙着给田螺投料。

“今年4月上旬,我们从湖南省调入田螺种苗5000多公斤投放到示范基地,投放的种苗已全部产子。据初步统计,每平方米田螺仔在70至100颗之间,目前长势良好。”近日,覃新江高兴地说,“现在已不再担心田螺‘水土不服’的问题。”

洞杭村距离县城70多公里,是罗城一个边远山区贫困村,辖有7个自然屯,全村216户806人(其中,贫困户59户216人),耕地面积582亩。2015年底,该村贫困发生率26.1%。

“全村青壮年大部分已外出务工,劳动力年纪偏大,大量农田丢荒,太可惜了。”驻村第一书记廖光和说,为了让丢荒农田实现效益最大化,该村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特色”。2018年上半年,新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到位后,马上与村两委干部组织本村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到融水县汪洞乡考察学习。回来后,大家都认为洞杭村生态资源优越,十分适宜田螺的生长,便决定实施稻田综合养殖田螺示范项目,面积100亩。

养田螺,钱从何来?怎么做?“办法总比困难多,干了再说!”廖光和与覃新江商量后,决定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及后盾单位帮扶资金创建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在群众原有稻田的基础上按养殖要求进行田基硬化,打造“田螺+优质稻”种养示范基地。同时,围绕“党建+”模式,由村两委牵头,组建了种养合作社,并由村两委负责种养项目的前期投入工作和后期销售工作。

田螺的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但需保持水体肥度和温度。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亩产量可达750公斤以上。

“我们的田螺是订单田螺,不愁销路。” 廖光和与覃新江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发动群众生态种植优质‘香粳米’稻种,力争田螺、稻谷双丰收。”

据介绍,洞杭村100余亩生态田螺预计在今年8月就可以采收第一批成品田螺,按每公斤10元计算,预计亩产值达7500元,总产值将超75万元。

洞杭村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合作社+村级经济实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田螺养殖项目,既保障了集体经济收入,又可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目前,洞杭村周边的顶新村、振新村已借鉴“洞杭模式”,分别建成100亩的养殖示范场。大竹村、旦兴村、兼爱村正在着手规划项目,力争通过抱团发展田螺产业,到2020年全乡田螺养殖产业发展到1000亩以上,使田螺养殖产业成为兼爱乡群众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