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巴马旅游资源成为脱贫致富“共享山庄”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掘“家门口的金山银山”,通过引进企业或当地能人带动等方式,投入开发景区景点,打造集特色旅游、特色小吃、特色农家旅馆、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于一体的“共享山庄”,让周边群众家里的土地升值,实现家门口就业,坐在家里有收益,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在建设中获利增收。充分利用赐福湖国际长寿养生度假小镇、巴马中脉国际养生都会、巴马命河—水晶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巴马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和华昱百魔洞度假区等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旅游项目,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房屋资产入股分红、门票分红等方式参与建设,共同发展实现增收。项目竣工后将辐射带动4个乡镇约48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22168人。

入股分红收益增收。入选国家旅游局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的邓永康,投资运营仁寿文化源景区,以“惟仁者寿”的寿匾为素材,为到巴马的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巴马长寿历史、感知长寿文化、体验长寿氛围、探寻长寿奥秘、参与祈寿民俗表演的平台,让平林村当地40多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共同发展。项目运营后,村民可以占10%的股份参与分红,构建了“公司+股民”的联合经营模式。2012年开始运营至今,每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以上。2018年,入股村民共分红6万元,敢烟屯贫困群众实现全部脱贫。

景区务工就业增收。由寿乡集团依托赐福湖美景打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巴马》,有150余名演职人员,其中80多人是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敢烟屯群众在仁寿文化源景区务工,人均月工资1500元。此外,还有很多群众在百魔洞、水晶宫、百鸟岩等景区做售票员、导游、船工、保安等,人均月工资2200元以上,吃上“旅游饭”,实现脱贫致富。

群众自主经营增收。在能人带动下,那桃乡平林村45户贫困户自主经营开设“仁寿乡舍”农家旅馆,日接待游客达180多人次,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旅游与精准扶贫实现了互促共进。另外,在巴马水晶宫、百魔洞、百鸟岩、坡纳度假村、长寿岛、活泉等景区景点,景区周边农民通过特色小吃、农产品销售、旅游商品销售等实现增收,走上致富路。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