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推动残疾人“造血”式脱贫
2016年以来,安排残疾人事业资金3170万元
近年来,宜州区不断探索精准扶助残疾人脱贫的有效方式,加大贫困残疾人精准帮扶力度,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提高了贫困残疾人脱贫质量和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宜州区共有各类残疾人4.9万人,占全区常住总人口的7.23%,持证残疾人有190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5368人。2016年以来,该区共安排残疾人事业资金3170.46万元;12100多名残疾人得到社会保障、就业扶贫、就学扶助、康复服务等扶持;2287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坚持目标标准,强化责任担当,形成贫困残疾人帮扶合力。该区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将残疾人事业融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大局,把贫困残疾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群体进行部署,纳入攻坚总体布局,在制度设计、政策安排、项目实施、督促落实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推动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整合力量,推进脱贫,成立全区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利用残疾人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系统、残疾人办证系统的人口信息数据与扶贫办的贫困人口信息数据进行比对,精准掌握贫困残疾人的信息数据,为实现残疾人的精准扶贫打好基础。根据残疾人自身特点和个人需求,整合项目资金,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坚持脱贫质量,瞄准突出问题,将种桑养蚕作为脱贫主把式。为解决残疾人养蚕难题,该区加大残疾人种桑养蚕培训力度,提升脱贫致富本领,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整合项目资金,实施蚕房无障碍改造,为下肢残疾人安装轨道喂蚕设备,为上肢残疾人安装自动上簇机,减轻残疾人劳动强度,实现轻松养蚕。为部分残疾人配备养蚕综合防控机、水帘空调等,提高了养蚕收益。2016年以来,全区共整合资金30多万元,建成蚕房无障碍示范户53户。在示范户示范带动下,1577名残疾朋友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脱贫。
坚持辐射带动,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自主创业脱贫摘帽。以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为依托,培树残疾人产业脱贫致富典型,激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走访调研和专家把脉,为各类残疾人选准劳动强度相对较轻且收益好的脱贫项目。2016年以来,通过筹资37.5万元,扶持75名残疾人自主创业,积极打造自主创业示范点。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残疾人养蜜蜂示范户12户,残疾人种蔗示范户12户,残疾人养鸡示范户10户,残疾人种果示范户8户等。怀远镇李家寨村蒋村屯的韦振锋,肢体四级残疾,养殖蜜蜂26箱,每箱蜂平均产蜜糖20斤,每斤均价100元,去年仅养蜂收入就达5.2万元;洛东镇坡榄村思九屯韦海成,肢体四级残疾,养殖竹鼠160对,去年仅养殖竹鼠收入7.2万元。通过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170户种蔗、82户养蜜蜂养竹鼠、71户养鸡、53户种植柑橘先后脱贫致富。
下一步,宜州区将继续做好残疾人工作,努力实现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帮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